几年前,西方音乐界对中国交响乐的评价是“不入流”。如今情况有了不少改变。1996年巴黎举办的“现代音乐节”打破惯例,邀请了17位华裔作曲家携19部作品参展,在人数上占了音乐节的1/3,从而构成了音乐节的一大特色,引起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关注。
长期以来,我国的交响乐团大多以行政区域来划分,各自“割据”,水平难以提高。因此,要想提高演奏水平,与其在低水平上重复建制,不如集中精力办好一个乐团。1995年文化部开始对下属演出团体体制进行改革,在原中央乐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中国交响乐团。乐团在管理上变行政管理为经营管理,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,艺术总监是乐团的法人代表,拥有艺术生产的决策权。此举成为我国乐团体制上的一大突破。1996年9月,中国交响乐团在京进行了首场演出,观众反应十分热烈。
让我国的交响乐在世界交响乐中占据应有的地位,不能只靠有高水平的演出团体,更需要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。我们不能总去演类似《梁祝》这样的老作品,不能总是重复过去吃老本儿。日前,上海面向海内外开展了“中国交响乐作品征集”活动,目标是使明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音乐会上,能够出现更多令听众满意的中国作品。著名作曲家、《红旗颂》的作者吕其明在这次活动中呼吁:“中国交响乐作品要让广大群众能够接受,作曲家应该要考虑为什么写和写给谁听的问题,中国交响乐事业的繁荣需要一批群众喜闻乐见、让人易于接受的作品。”
我国的交响乐作品正在逐步发展完善中,极需要鼓励与扶持,需要探索与实践。作曲家需要听到实际的音响,才能发现不足之处。我国的交响乐作品在技巧上可以借鉴西方,但在音乐语言的内涵上应该是东方的。
中国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是当代中国交响乐发展的基石。怎样让我国的交响乐既让听众喜欢,又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,这是我国交响乐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。